「大補帖」是指一種補藥或是台灣泡麵品牌之一,但在1990時代就非常流行盜版業的「大補帖」。這裡會和大家分享電腦使用者之間的「大補帖」。
大補帖介紹
在1990年代,電腦的使用者們如果想玩到某個遊戲,通常都是使用光碟,來取得檔案再安裝到自己的電腦上。後來光碟的技術開始進步,市面也開始出現具有燒錄功能的光碟機。此时,光碟已经取代了磁片。 一张光碟可能包含许多在 MS-DOS 或 Windows 95 下可执行的游戏,甚至是 Windows 操作系统和 Office 等商业软件。
這種盜版光碟有著内容豐富的特性,當時就被大家稱之為「大補帖」。因為大補帖原本是一個台灣知名的泡麵品牌,「泡麵」就成為了一種黑話。因此,想要購買盜版光碟的人就會說想要買「泡麵」。
軟體大補帖
在2000年以後,「大補帖」逐漸被各種FTP網站,以及P2P的下載器取代。這時候「大補帖」再只是專指盜版光碟,一些軟體集合在一張光碟中也被稱為大補帖。隨著科技的發展,電腦軟體容量變得越來越大,盜版光碟也已經變得更少。
在2004年左右,軟體間的傳遞變得更普遍,電腦使用者們也開始不用光碟傳遞檔案了,加上政府也開始嚴格對付盜版業,導致大量盜版業的公司倒閉。
大補碟
隨著光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,DVD技術使光碟的容量是CD-ROM的5倍以上。在2009年以後,就開始出現在遊戲商店周圍的「大補碟」。這種「大補碟」取代了之前光碟的大補帖。
雖然各家主機大廠都加防盜機制,但這些手段無法阻止盜版的橫行。近年的雲端技術也能讓玩家從網絡上購買密碼,並直接輸入密碼下載檔案。
遊戲大補帖
在大補帖出現之前,台灣就有出現過類似產物,那就是遊戲卡帶。那個時候一個卡帶售價高達1000到1500台幣左右。於是就有廠商以400元台幣左右的價格收購了副廠的空白卡帶,然後就把許多正版FC卡帶的內容,以「多合一」的方式燒進一張遊戲卡帶。到了PS2的年代,燒錄遊戲片的方式變成了「改機」。
當時,電玩的店家會問顧客要不要改機。改機需要利用正版遊戲讀資料當作「開機片」,然後換上盜版遊戲來玩。此外,店內也會放一大本遊戲目錄讓玩家選,店家在改機時會將所選的遊戲放進主機。然而,政府開始重視盜版問題,這些店家不再幫人改機或賣盜版遊戲。隨著盜版遊戲減少,一些玩家看到特價的老遊戲,都會花錢購買即使他們已經玩過了。這也可看見玩家對於正版與盜版遊戲的認知上,還是願意支持自己喜愛的遊戲。
雖然許多人開始支持正版,但依然還是有許多網站提供盜版遊戲。即便他們真的購買盜版遊戲,也需要體諒製作團隊,畢竟他們花了一大筆錢與時間完成遊戲。所以玩家要真正地去支持正版,才能一直有新的遊戲出現。